西北大学2017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1.科研经费显著增长

全年理工科科研到款突破2.5亿元,纵向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423项,首次突破400项;立项132项,为历年最高;平均资助率30.5%,高出全国平均值创历史新高。标志性基金项目取得突破,陈三平团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赵国春团队、乔学光团队、李保国团队、耿国华团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张志飞团队获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优青项目立项数分别位列全国第35、46和44位。

3.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不断增强

舒德干院士团队主持的“早期生命与环境领域基础前沿研究及科普社会服务项目”获得我省领衔专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资助,总经费9800万元,2017年到款3000万元。付巧妹教授牵头申报的“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获批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是我校首次获批该计划项目。

舒德干院士团队获我省领衔专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

“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启动会在我校举行

4.科技人才和团队建设再创新高

刘小川教授、韩英锋教授分别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张志飞教授、栾新军教授和马晓轩教授分别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共5项。

获得各类省部级人才项目14项,包括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4项。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1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3项。

5.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张兴亮教授负责的“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引智基地”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陕西省属高校首个“111”引智基地。

高岭教授负责的“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准立项建设。

获准建设省级平台12个,包括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引智示范单位2个、省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试点单位1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建设由朱日祥院士领衔的“一带一路”研究院,由“千人计划”专家范建平教授领衔的大数据研究院,由“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范代娣教授领衔的生物医药研究院。

西北大学早期生命演化与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揭牌仪式在太白校区举行

我校“一带一路”研究院揭牌

6.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范代娣教授荣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我校国家级科技奖励再次取得突破。孙满利教授参与完成的“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成果拟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陈富林团队、王家鼎团队、文振翼团队、范代娣团队、陈超团队主持完成的5项成果获一等奖,位列全省第三,创历史新高。范代娣教授入选2017年度“西安市十佳创新人物”。

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发表了我校韩健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重要成果——“Meiofaunal deuterostomes from the basal Cambrian of Shaanxi (China)”。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了我校张玉柱博士作为第三完成人的评述论文“Comment on ‘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

范代娣教授获“创新争先奖”

孙满利教授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刊登韩健教授论文的《nature》封面

刊登张玉柱博士论文的《Science》网站

7.国际合作研究打开新局面

首次设立西北大学紫藤科研合作计划和国际联合实验室计划。获批国家级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项,首批设立紫藤科研合作计划56项,其中1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获准立项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国际合作实验室(基地)共计6个。拓展了学校国际合作研究新渠道,提升了教师科研实力和水平。

8.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成立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稳步推进西安市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工作,获批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获批陕西省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试点单位。构建具有西大特色的“全链条五位一体”成果转化新模式。

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建“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批陕西省首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光机所、204所和航天165所等多家军工院所签署军民融合合作协议,联合进行“双导师”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军民融合。

西安市委王永康书记参观考察我校科技成果宣传及营销展厅。郭立宏校长在陕西省政府“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新闻发布会上专题介绍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及经验。常江副校长在广东惠州“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上受邀作论坛主题报告介绍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验。

郭立宏校长在陕西省落实“五新”战略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验

承办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科学产业联盟大会,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西安市委秘书长卢凯出席。大会为药物基因组学的前沿技术与产业落地、强化健康产业发展以及精准医学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交流平台,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在生物技术硬科技领域的领军力量。

我校承办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首场论坛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市长上官吉庆等出席并会见与会院士、学者

推进精准科技扶贫和县域经济发展,首次设立西北大学地方科研工作站计划,在佳县、平利县、柞水县设立地方科技工作站,并获批省教育厅三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省教育厅及我校和各县领导出席了签约和揭牌仪式。

王亚杰书记和平利县县委郑小东书记共同为“西北大学—平利县科技成果转化地方工作站”揭牌

常江副校长与柞水县崔孝拴县长签署西北大学-柞水县地方科技工作站建设协议

科技部徐南平副部长为西北大学与佳县地方科技工作站授牌,常江副校长接受授牌

9.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修订施行《西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西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西北大学科研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西北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西北大学技术合同管理办法》。对于深化我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0.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两院院士Michael Levitt来校交流并受聘我校荣誉教授。张国伟院士在“杨钟健学术讲座”第一百讲暨纪念杨钟健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高端学术讲坛做学术报告。全年共举办“杨钟健学术讲座”45场,“创新论坛”200场。

诺贝尔奖得主Michael Levitt来我校作报告

“杨钟健学术讲座”第一百讲举行,张国伟院士作专题学术报告

感谢过去一年学校党政领导对科技工作的充分信任、全力支持和科学指导!感谢兄弟处室和院系的悉心关注、通力合作和鼎力支持!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018年,我们将坚持“精基础、强应用、重交叉、促转化”的十二字工作方针,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维,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进取的姿态、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务实的行动,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以科研创新全力助推“双一流”建设,不断开创属于自己和学校发展的精彩华章!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