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食物的增多使得远古人类变得更加聪明,进而进化到现代的人类,然后智慧使人胜过动物,直到现代,人类的智慧使得人胜过人本身,成了智慧型的优胜劣汰。一直都是逆境促成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马拉维湖(Lake Malawi)
亦译尼亚萨湖(Lake Nyasa)。 是东非洲东非大裂谷最南面和第三大湖泊。
http://baike.baidu.com/view/25058.htm
碱性罗非鱼
可以在高温中生存较短时间,因为地热附近处有丰富的食物,这些鱼就进化出了能够在高温中短期生存的本领。但是仍旧有很多余因为太冒险,被滚烫的水煮死了。
慈鲷鱼:
http://baike.baidu.com/view/1184911.htm
这种鱼主要分布在美州和非洲,大型鱼种较多。慈鲷鱼科分非洲慈鲷科和美洲慈鲷科,又称为丽鱼科,体型短小的(一般不超过10厘米)被称为短鲷。主要品种包括:非洲慈鲷、花罗汉、斑尾凤凰、斑点短鲷、翡翠凤凰、斑迪乌莉、白玉凤凰、T字短鲷、阿莲卡蓝袖鲷、白蓝特短鲷、霸王短鲷、神仙鱼、埃及神仙、红钻石、阿卡西短鲷、七彩神仙鱼、蓝王子、杰克天使、黄金战船、红宝石、血鹦鹉、非洲凤凰、金菠萝、蓝宝石、地图鱼等。
由于一些品种的亲鱼对小鱼保护得无微不至,甚至有把鱼卵含在口中孵化,所以又称为口孵鱼科。多数品种有领地概念,不轻易让它鱼侵犯。该科鱼大部分都性格暴躁,喜欢打斗排它性强。但对自己的后代却呵护倍加,极其慈爱,难怪称其为慈鲷鱼科了。
很多慈鲷鱼近亲交配。
水獭:
水獭(读音:shuǐ tǎ)是半水栖兽类,水獭流线型的身体,长60~80厘米,体重可达5千克。头部宽而略扁,吻短,下颚有须,眼略突出,耳短小而圆,体背灰褐,胸腹颜色灰褐,喉部、颈下灰白色,毛色还呈季节性变化,夏季稍带红棕色。水獭常独居,不成群。它们傍水而居,喜欢栖息在湖泊、河湾、沼泽等淡水区。水獭的洞穴较浅,多居自然洞穴,常位于水岸石缝底下或水边灌木丛中。
赤羚
赤羚(学名:Kobus kob)是一种分布于从塞内加尔至苏丹共和国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羚羊。它们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北部的草原,其中在乌干达默奇桑瀑布国家公园和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刚果民主共和国加兰巴国家公园和维龙加国家公园以及苏丹南部的草原上出现比较多。
赤羚站立时肩高约70-100厘米,体重80-100公斤。背部呈橙红色,渐淡至腹部及四肢的白色。在眼有白圈围绕,而腿上则有黑纹。雄性的赤羚有着短少的环状角,约长50厘米,向外少许的孤出呈“S”形状。
赤羚生活于潮湿的区域上,如泛滥平原,在这里它们以草为粮食。它们是白天活动的动物,但在每天最热的时间则不会活动。它们生活在尤雌兽及其幼兽或者仅由雄兽组成的群中,每群数约为5-40头不等,有些族群甚至达至1000头。
乌干达国徽上有乌干达赤羚(Kobus kob thomasi)的图像。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的白耳赤羚(Kobus Kob leucotis)进行大规模迁徙。
查看更多介绍: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5%A4%E7%BE%9A
维多利亚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英语:Victoria Falls)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之间,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它宽约1.7千米,高约128米。
1855年苏格兰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成为首位见到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并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当地人则称它为莫西奥图尼亚(Mosi-oa Tunya,托卡莱雅汤加语,意为“像雷霆般轰轰作响的烟雾”)。
维多利亚瀑布也是赞比亚的莫西奥图尼亚国家公园和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瀑布国家公园的一部分。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多利亚瀑布和这两个国家公园列入世界遗产的名录。它们是南部非洲最重要的旅游点之一。
伦盖火山
伦盖火山位于坦桑尼亚北部、纳特龙湖南端,为东非大裂谷的火山之一,海拔2878米,在马赛语中,意为“神山”。
伦盖火是时世界上唯一喷发碳酸盐岩的活火山,有时看到山顶好像白雪皑皑的样子,其实只是火山喷发留下的白色火山灰。在月光下,伦盖火山的火山口透着阴森恐怖的光芒,黑乎乎的熔岩涌出,将灰白色的火山衬托得更加突出。
伦盖火山属玄武石结构,有丰富的纳、钾矿藏。它喷出的熔岩与众不同,是由火山灰和碳酸盐岩构成的。其火山熔岩的中心部分为黑色,喷出时的热度只有一般熔岩热度的一半,甚至从火山口喷出时也不大发光。熔岩一喷射到空中,就改变了颜色,经过化学作用而成为碱。这种碱可以用来洗涤和漂白,灼伤力很强。
伦盖火山在1880年—1967年间有过喷发记录,且活动中心不止一处。近期喷发多在北部火山口。如今,这座火山仍然隆隆作响,熔岩就像沸腾的焦油一样,在火山口里扑哧扑哧冒着泡。
▪ 阿苏山 | ▪ 基拉韦厄火山 | ▪ 喀拉喀托火山 | ▪ 拉森火山 | ▪ 罗希海底山 |
▪ 冒纳罗亚火山 | ▪ 马荣火山 | ▪ 尼拉贡戈火山 | ▪ 鲁伊斯火山 | ▪ 皮纳图博火山 |
▪ 圣海伦斯火山 | ▪ 有珠山 | ▪ 伊利博伦火山 | ▪ 伊利沃龙火山 | ▪ 伊布火山 |
▪ 伊拉苏火山 | ▪ 伊涅利卡火山 | ▪ 伦盖火山 | ▪ 克拉夫拉火山 | ▪ 克拉巴火山 |
▪ 克柳切夫火山 | ▪ 克卢德火山 | ▪ 胡伊拉火山 | ▪ 加勒拉斯火山 | ▪ 加隆贡火山 |
▪ 勒沃托比火山 | ▪ 勒沃托洛山 | ▪ 勒罗博伦火山 | ▪ 卡兰吉田火山 | ▪ 厄布洛博火山 |
▪ 喀麦隆火山 | ▪ 图里亚尔瓦火山 | ▪ 坎皮佛莱格瑞火山 | ▪ 坦迪卡特火山 | ▪ 埃特纳火山 |
▪ 埃贡火山 | ▪ 培雷火山 | ▪ 基济缅火山 | ▪ 塔朗火山 | ▪ 塞梅鲁火山 |
▪ 塞鲁阿岛 | ▪ 士拉末火山 | ▪ 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 | ▪ 奥索尔诺火山 | ▪ 孔巴岛 |
▪ 孙多罗火山 | ▪ 安布里姆岛 | ▪ 安邦火山 | ▪ 富埃戈火山 | ▪ 富士山 |
▪ 尤耶亚科山 | ▪ 尼亚穆拉吉拉火山 | ▪ 布卢桑火山 | ▪ 布罗莫火山 | ▪ 帕卡亚火山 |
▪ 帕塔山 | ▪ 帕潘达扬火山 | ▪ 康塞普西翁火山 | ▪ 德科帕韦火山 | ▪ 恩蓬火山 |
▪ 拉包尔火山 | ▪ 拉翁火山 | ▪ 提帕斯火山 | ▪ 昌色斯峰 | ▪ 普耶韦火山 |
▪ 杜科诺火山 | ▪ 杰贝尔·阿尔泰尔岛 | ▪ 松宾火山 | ▪ 林贾尼火山 | ▪ 查伊洛洛火山 |
▪ 格德火山 | ▪ 格里姆火山 | ▪ 樱岛火山 | ▪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 | ▪ 波科勒奥克火山 |
▪ 波阿斯火山 | ▪ 泰德峰 | ▪ 洛基火山口 | ▪ 洛孔火山 | ▪ 海克拉火山 |
▪ 泽勒迈火山 | ▪ 乌拉旺火山 | ▪ 乌维纳斯 | ▪ 特瓦史塔火山口 | ▪ 瑞尼尔山 |
▪ 瓜马拉马火山 | ▪ 甘科诺拉火山 | ▪ 登波火山 | ▪ 皮钦查火山 | ▪ 科利马火山 |
▪ 科托帕希峰 | ▪ 科洛火山 | ▪ 科里亚克火山 | ▪ 索普坦火山 | ▪ 维苏威火山 |
▪ 罗卡滕达火山 | ▪ 圣克里斯托瓦尔火山 | ▪ 圣安娜火山 | ▪ 圣米格尔火山 | ▪ 萨雷切夫火山 |
▪ 萨拉火山 | ▪ 葛林芝火山 | ▪ 蒂纳库拉岛 | ▪ 覆舟火山 | ▪ 通古拉瓦火山 |
▪ 通科科火山 | ▪ 锡龙火山 | ▪ 阿拉卡尔火山 | ▪ 阿格里汉岛 | ▪ 阿武火山 |
▪ 阿瓦恰火山 | ▪ 阿贡火山 | ▪ 阿雷纳火山 | ▪ 马哈武火山 | ▪ 马拉皮火山 |
▪ 鲁昂火山 | ▪ 默拉皮火山 |
火烈鸟
一种大型涉禽。脖子长,常弯曲成S型。体高1至1.4米,翼展可达1-1.6米。通体长有洁白泛红的羽毛。红色并非火烈鸟本来的羽色,而是来自其摄食的浮游生物所含的甲壳素。火烈鸟的喙外型特别不同的是,上喙小于下喙。
繁殖时每只雌鸟在小山丘状的巢内只产下1枚卵,大小约78-90厘米,115-140克重。孵卵期在27到31天之间。成鸟的性成熟期大约3-5年。
火烈鸟生活在咸水湖沼泽地带和一些潟湖里,主要靠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有些火烈鸟受鱼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智利火烈鸟只生活在没有鱼的湖里,这是因为智利火烈鸟的食谱狭窄,鱼类会与火烈鸟争夺食源(藻类和浮游生物)。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在中国新疆曾见到过迷鸟。
火烈鸟有五种,分三属:
- Phoenicopterus属
- Phoeniconaias属
- Phoeniconaias minor (小火烈鸟,除了印度有少量种群外,主要只分布在非洲)
- Phoenicopparrus属
火烈鸟喜欢群居。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 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目的都在于避开猛禽类的袭击。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50到60千米的时速飞行600千米。
更多关于火烈鸟的介绍:http://baike.baidu.com/view/57419.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7%83%88%E9%B8%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