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学生,水为老师。该卦教导人们如何启蒙。不仅要启蒙知识,更要启蒙智慧。

《蒙(méng)》: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 ▅▅ 六五:童蒙,吉。
▅▅ ▅▅ 六肆:困蒙,吝。
▅▅ ▅▅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 ▅▅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白话:消除蒙昧;能使一个人健康的成长。不是我求这孩子接受我的启蒙教育,而是他感到有需求,主动来请求我帮助他消除蒙蔽。第一次可以告诉他(这里的告诉是要适当的告诉,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答案的深度。如果讲一大堆,会让小孩听不懂,会感到压力大,下次他就不会再问你了,这是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就一个问题反复再三的询问,是对天的亵渎,同时也证明这个人是一个缺乏实践能力的人,一个少有魄力勇气去单独承担责任的人,这样就不应该再告诉他什么了。启迪蒙昧后能让一个人最终获得成就并有完美结局。
①启迪蒙昧,最初的时候要采用体罚的措施(利用刑人),才能让一个人摆脱主观思想束缚(用说桎梏);
②开始学习的时候要涉猎广泛(包蒙吉),多听母亲的谆谆劝导(纳妇吉),学习要有振兴家族的责任(子克家);
③开始不要冒然行事,不要急于成家(勿用娶女),对于有经验的长者要恭敬,才有机会得到他们的指导(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④自食其力、娶妻生子后暂时失去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感觉无所适从(困蒙);
⑤要象天真无邪的孩童一样主动求教知识(童蒙);
⑥在社会上收到欺骗后产生的觉悟(击蒙)只能增加自己的防范心理(利御寇),而不能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不利为寇)。

对于这句“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来看,很多家长跟在孩子后面要求他学这个学那个,但并没有在一开始给他进行启蒙就要求他去学某个东西。在要求小孩学什么值钱一定要给他启蒙,启示他世界上有很多好东西,启发他求知的欲望,然后再带他学习。很多家长说我强制孩子弹钢琴,他不喜欢,我就一定要他学,他以后就感激我了。这句话不假,他长大后因你的强制受益,会感念在心。但是想想他小的时候你那种辛苦是不是很累?为什么累?因为他那个时候不知道你是为他好,他也不知道他学这些东西到底为什么。正是启蒙没有做好,所以以后才很辛苦。如果启蒙做好了他还不喜欢,那最好还是发掘他其他方面的才能,不要逆着他的才华去做事,这其实对他帮助更大,这叫“因材施教”。所以家长在那个时候也要自己明白,不要像别的家长一样愚昧无知。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在教育小孩的时候,自己也要学习教育方法和思维理念,要做到因材施教,而非看样学样的强制小孩。父母不应该规定孩子学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提供机会让他自己去了解,他的蒙在哪里,他应不应该往这方向去发展。

还有家长督促小孩去学习,也是启蒙不够,最理想化的状况就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至于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家长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启蒙的本领。小孩从小就被灌输知识,自己看着家长天天催着学着学那,他会烦,换做是大部分成年人他也会烦,到少年时逆反心理出现,左耳朵进右耳多出,步入社会后也会听不进去话,一生都会倒霉。

学习,是靠自己。老师、父母、启蒙人的作用是适度启发其兴趣。给他指一个方向,在他有问题问的时候便给予解答。强调适度,是强调不能过分,否则容易适得其反。这三种角色都可以统称为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非跟在学生后面劝其学习的,这样的老师不是水平很差就是不合格。学生不主动,尤如身入宝山空手还。因此,自己一定要主动挖掘,才能得到宝藏。好的老师只能在外指明方向,不能亲自带他,甚至帮他挖来宝藏。这里的老师也包括家长。有的家长帮助孩子学习,做作业,这就是在害孩子,这样下去孩子就被毁了,以后不好的事就会不断出现,父母也跟着遭殃。

哪怕没有遵守上面的要求,到最后孩子也会学到知识,这种例子也很多。难道上面说的不对吗?不是的。虽然这些看似成功的例子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他们在在智慧的其蒙上几乎为零。孩子习惯了被灌输,没有灌输就无法适应,这时候,这个孩子与其说是聪明了,不如说是被教导的愚钝了。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们有几个最后被人关注了,他们大多数最终又被淹没在社会中,甚至受关注、受教导的环境发生了迅速变化,那种落差让他们中很多人无法自拔。那种优越感丧失了,甚至丧失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